正在阅读:宝藏博物馆丨丝绸古道三千里 · 甘肃省博物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旅行天地 / 正文

1-1Z31122153U37.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宝藏博物馆丨丝绸古道三千里 · 甘肃省博物馆

转载 高佑东2023/12/15 11:41:5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国家文博 作者:国家文博 65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李白 《关山月》


“凉州风月美,遥望居延路。泛泛下天云,青青缘塞树。”

——唐·李端《杂曲歌辞·千里思》


甘肃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中英庚款董事会甘肃科学教育馆”,是中国西北创办的唯一的科学教育馆。1943年划归教育部,改称“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工作重点为自然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主要从事化验与生物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隶属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国立科学教育馆”更名为“西北人民科学教育馆”。


▲ 1954年甘肃省博物馆“筹备处”大楼 图源网络


1953年成立了“甘肃省博物馆筹备处”。1956年,甘肃省博物馆正式建立。下设历史部、自然部、社会主义建设部等。1959年10月,崭新的展览大楼在兰州落成。当时的甘博以其宏伟的气势和宽敞的展厅布局而位居全国地区博物馆之冠,各省市博物馆纷纷前来观摩。1971年9月,郭沫若参观甘博,对汉代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并为甘博题写了馆名。


▲ 1971年郭沫若参观甘肃省博物馆 图源网络


▲ 甘肃省博物馆 图源网络


镇馆之宝

TREASURE OF THE MUSEUM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7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


今天将为各位介绍10件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NO.10 鼎形铜行灯


1974年出土于战国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

▲ 开启高30.2厘米,收合高16.7厘米,口径11.3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这灯盏的构造极其精巧,设计也十分科学,使用起来更是非常方便,可谓是一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其盖、耳、键、身四部分配置得也十分科学不但符合运作原理,又能体现出灯身的形态之美,不仅如此,它每一个部分都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利用。这盏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巧妙结合在一起的鼎形铜行灯,即便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可以随意地支、合,用起来依旧畅顺自如。它不仅是古代贵族们外出时随身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一件独具匠心的伟大作品,展现了他们的高超智慧,堪称行灯界的标范。


▲  鼎形铜行灯表情包




NO.9 三彩凤首壶


1972年出土于新兴镇杨家庄唐墓

▲ 壶高31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风首,风眼圆睁,啄张噙珠,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流光溢彩。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受波斯萨珊王朝器形的影响,而三彩釉工艺和凤鸟形象则是唐文化的特征,瓷器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是一件釉彩艳丽,制作精美,造型奇特的工艺品,独具魅力。




NO.10 鲵鱼纹彩陶瓶


1958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

▲ 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都有与众不同的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


鲵鱼,因为“声如小儿啼”,所以又叫“娃娃鱼”,在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两个地区。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鲵鱼绘于瓶上,是这个不知名的氏族的图腾纹样,可能是他们信奉的祖先形象,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卷曲似在游动,两只前肢仿佛在支撑着身体,使头昂起,像是在呼喊着生命,又像是跃动着自由。有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视之为龙的“史前祖先”。


▲  鲵鱼纹彩陶瓶表情包




NO.9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


出土于唐代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坐佛高130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处。据有关史料记载,此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2年之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该石窟开凿时间虽然晚于敦煌莫高窟,但是我国最早见于史册记载的第一个直接由国君主持开创的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被北京大学原考古系主任、中国著名石窟专家宿白先生称为“石窟之祖”,在我国石窟发展史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该铺造像原位于天梯山第3窟左壁龛。主尊坐佛高130厘米。全趺坐,圆髻广颐,流露出一种庄严沉思的神情。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呈梯形折出,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此像经后世多次重妆,彩绘已然斑驳,但比例匀称,体态雍容,仍不失盛唐神韵。同窟中的胁侍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上着袒右胸臂的紧身束带天衣,下着束腰贴腿长裙,帔巾自肩部横垂至腹前横两道,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呈三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飘落,羊肠裙层折贴腿,身体肌肉丰满匀称,略呈优美的“S”形。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握拳,体态优雅,正是唐代“丰肌秀骨”的典型。


唐代可以说是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外来的造像样式此时已与中国传统雕塑融洽结合,表现出极为成熟而典型的佛像样式。该铺造像制作精美,真实自然,表现出唐代佛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NO.8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1988年出土于靖远县北滩

坐佛高130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汉唐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古迹,成为当时中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中国古代本不以金银为容器,王公贵族们使用的金银器明显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或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境内出土的金银器有些原本就是外来之物,因而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中亚、西亚诸国和欧亚草原游牧民族很早就开始在金银制作工艺方面进行技术交流。单凭器物类型和纹饰,有时很难确定其文化属性。所以那些带有铭文,尤其是带有胡语铭文的金银器文物显得弥足珍贵。


1988年秋,甘肃靖远县北滩乡本山村东街的一户农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件有胡语铭文的鎏金银盘。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的黄河东岸,这一带是“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北道要隘,境内的黄河古渡口至少有五处。从西汉到隋唐,此地中外商旅使者络绎不绝,因此,在这里发现古罗马银盘决不是偶然的。此盘挖掘出土后立即引起了文博界的关注,海内外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经鉴定,这是一只属东罗马时代的西方刻铭银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NO.7 涡纹彩陶翁


出土于甘肃省张掖市

▲ 高8.5厘米  长10.5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战国至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游牧民族驰骋的地方,青铜动物雕刻是他们喜爱的装饰品。麋鹿,俗称四不像。铜麋鹿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这种珍贵动物的形象。

▲  鲵鱼纹彩陶瓶表情包




NO.6 青铜大圆鼎


出土于西周灵台县白草坡

▲ 高60厘米,口径50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此鼎厚立方耳,深鼓腹,圜底,三柱足略有蹄意。上腹部以五齿短扉棱为鼻翼,饰六组兽面纹,兽面展出之分体为尾爪俱全的夔龙纹,细云雷纹为地,主纹面上又饰勾连纹,形成当时尊贵器物上常见的“三层花”。腹内壁近口处铸族徽。形成浑厚典庄,纹饰瑰异,气韵不凡。


▲  青铜大圆鼎表情包




NO.5 彩绘木独角兽


出土于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

▲ 高35厘米,长93.7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除了木雕俑之外,甘肃省博物馆的木雕还有一种极具特色的品种,就是独角兽木雕。分体制作身、角、尾、足,再粘合而成,通体用红、黑彩绘,一侧涂白色。


独角兽又名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如果说农牧动物的木雕更多表现了汉代人的世俗生活,那么独角兽木雕则体现了汉代人生活中神异的一面。据《晋书·舆 服》记载:“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明辨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这其中谈及的獬豸便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国独角兽。獬豸在古时 代表刚正不阿。传说,古代执法者无法判定原告被告谁是谁非时,会将獬豸放置公堂之上,当惊堂木拍响的瞬间,兽角抵向谁,谁就败诉。典故的真假暂且不论,獬豸与其典故所映射的重法度、论法理的社会形态及法律管制形态,却将当时政权管理中法理并用、公正严明的目标呈现得淋漓尽致。


  武威磨嘴子汉墓中的独角兽被放置于墓葬门口,是为了起镇墓辟邪的作用。独角兽为镇墓兽的一种,这种虚幻的动物最早见于先秦楚墓,是为震慑“鬼怪”、保护 死者而设的明器。楚墓独角兽镇墓多为虎首,刻成卷眉,瞪目,毗牙,咧嘴,狰狞恐怖,其角为真鹿角。底座有圆形、方形和梯形。而武威磨嘴子汉墓中的独角兽多 为身绘红、黑彩,长角长尾,四脚分叉而立,整体呈前半身紧绷相抵、后半身蓄力待发状,似公牛相抵撞瞬间的发力状态,表现出獬豸雄强的力度和威猛的气势。




NO.4 三彩骑俑队列


出土于唐代秦安县叶家堡

▲ 俑高36-38厘米,长36厘米,宽12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这组三彩骑马俑施黄、白、绿、褐等色釉,胎质与烧制工艺均佳。女骑俑头饰高髻,身穿窄袖圆领或“V”形领紧身衣。男骑俑头戴软幞头,身着圆领紧袖紧身衣。其中一俑深目高鼻,长着旋颊及耳的大胡须,身穿翻领胡式大衣,足着长靴,为典型的胡人形象。这组骑马俑的造型设计和艺术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




NO.3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

▲ 彩陶瓶高约32.3厘米,口径约4厘米,底径约6.8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大地湾出土的一件珍罕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早期,距今约5500年。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最具特色的是,瓶口呈圆雕的人头像,用堆塑、雕刻等技法塑造出十分写实的人类面庞。圆雕人头像,人像的头发披散于头的左右和后部,前额则垂着整齐的短发,眼睛和嘴巴是大小相近的扁圆形孔洞,鼻梁挺拔,双耳有系挂饰物的小穿孔。整个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宛如穿着花衣的美丽少女。从人像的发式来看,正是古羌族的披发样式。因此,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史前时期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身的杰出艺术品。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塑有人像的彩陶瓶仅此一件,该器物也许和原始宗教祖先崇拜有关,或是母系氏族崇拜的“祖先神”。


▲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表情包




NO.2 驿使图魏晋画像砖


1970年出土于唐代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 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驿使图画像砖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马身涂黄色,上有红色的斑块。


我们可以看到画师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驿使手持文书,胯下红鬃烈马四蹄腾空的形象;但是驿使面部中唯独没有画上嘴巴,这是因为驿使讲究的是速度和保密,没有画嘴巴就是说明驿使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保密!


驿使图的出土刷新了我国古代邮驿的形象记录,这块看似随便绘制的砖头已经成为我国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


▲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1982年,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原邮电部选中“驿使图”为图案,专门单独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枚,用以纪念这一集邮文化界的盛事。“驿使图”也成为中国邮政的象征。


▲  驿使图表情包




NO.1 铜奔马


1969年出土于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

▲ 东汉铜奔马侧面图

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甘肃博物馆中,有一件宝贝叫马踏飞燕,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宝贝,以至于来到甘博参观的人,站在马踏飞燕的展台前,看罢了这匹 “神奇”的青铜奔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看到了铜奔马,这趟甘博就不虚此行了!”


马踏飞燕就是甘肃博物馆最出名的宝贝,这匹铜奔马,不仅是甘博的镇馆之宝,而且还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它还曾代表国内的文物,巡展欧美14国,并让外国的雕塑艺术家们,认识了不长翅膀,也可以被称作天马的中国青铜马,并得到了他们——雕塑艺术的极顶之作的盛赞。


国宝与人才一样,需要伯乐的慧眼垂青。1971年,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奴访问兰州。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郭沫若对铜奔马“一见钟情”。塑造者定格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且让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了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郭沫若认为其造型独特,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当场挥毫写下“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诗句,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


▲  东汉铜奔马正面图


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铜奔马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这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当时的铸造者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更是相马的法式。


▲  铜奔马表情包


两千年后的今天,这匹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的铜奔马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大风起兮云扬"的大汉王朝,让我们想到写下“故马或奔跽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的汉武帝,想到了毛遂自荐开拓丝路的张骞,想到了孤军入漠北、破匈奴的李陵,想到了得名“定远”的班超、首入波斯湾的甘英,还想到了漫漫丝路上连绵不绝的马蹄印,以及不被时光磨灭的对理想和远方的执着追求。


——特别申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含任何商业用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